在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之前,代理服务器会对来自工作站的请求进行评估。在某种程度上,该服务器充当了“守门人”的角色,旨在阻止未经授权的请求。
常见的代理服务器都是基于HTTP协议的。但如果组织所要处理的是敏感信息(如密码、支付信息或个人信息)的话,那么就需要设置一个基于HTTPS协议的服务器。这样,经过代理服务器的数据也会被进行加密,从而为组织增加了一层安全防护。
4、避免使用默认的网络端口
服务器之间在传输数据时,会使用到TCP和UDP协议。在设置这些协议时,组织通常会自动使用默认的网络端口。
由于对默认端口的使用比较普遍,所以这些默认端口往往会成为暴力攻击的“常客”。组织可以通过替换掉默认端口,来使网络攻击者不得不尝试不同的端口号变化,从而增加他们的工作量与攻击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配新端口时,要提前检查互联网分配号码管理局的端口注册表,以确保新端口不会被用于其他服务。
5、使用实时的数据库监控
主动扫描数据库中的入侵行为,以保护组织的安全性,从而对潜在的攻击进行响应。
为了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组织可以使用监控软件,例如Tripwire的实时文件完整性监控(File Integrity Monitoring,FIM)来记录数据库中的所有操作,并对可能存在的漏洞进行预警提示。此外,在面临潜在攻击时,组织还可以设置升级协议,以保护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以及针对组织网络安全的渗透测试。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在它们被利用之前对其进行修复,从而进一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6、使用数据库和web应用程序防火墙
防火墙是抵御恶意访问尝试的第一层防御措施。除了保护自己的站点之外,组织还需安装防火墙来保护数据库免受来自不同载体的攻击。
以下是三种常见的防火墙类型:
• 数据包过滤器防火墙
• 状态数据包检查(SPI)
•代理服务器防火墙
组织可以通过配置防火墙来有效覆盖所有的安全漏洞。但为了确保网站和数据库免受新型攻击的侵害,对防火墙的实时更新也是同等重要的。
7、部署数据加密协议
数据加密不仅在商业机密的保护方面十分重要,同时也在用户敏感数据的传输与保存、防范勒索软件以及遵守GDPR等数据隐私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设置数据加密协议可以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即使恶意分子窃取了组织的数据,但由于该数据处于加密状态,所以其仍是安全的。同时这也意味着组织的数据不仅在静态状态下是安全的,并且在动态的传输过程中也能保持其安全性。
8、创建数据库的定期备份
创建网站备份是一项常见的操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定期为数据库创建备份,并对备份副本进行加密。这样可以降低因恶意攻击或数据损坏而导致敏感数据丢失的风险。建议使用“321”备份规则:
• 存储三个数据副本;
• 使用两种类型的存储器;
• 在系统外部存储一个副本。
为了确保备份的完整性以及员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应对关键任务基础设施的备份进行定期测试,以便能够及时完成备份恢复工作.”
9、保持应用程序的实时更新
研究表明,88%的代码库中都含有过时的组件。这些过时组件可能存在着漏洞,从而被恶意软件所利用来帮助黑客对组织网络的其他领域进行非法访问。总之,当组织使用软件来管理自己的数据库或网站时,一些严重的安全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对于组织来说,只有那些受信任且通过验证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才值得被使用,同时,组织还需要保持该软件的实时更新,及时安装新的补丁程序。对于小部件、插件以及第三方应用程序也是如此。如果这些软件无法及时提供补丁,那么组织就应尽可能地避免对其的使用。
10、使用强用户身份验证
根据Verizon 2022年的数据泄露调查报告,去年间67%的数据泄露事件都是由证书泄露所造成的。如今,单一的身份验证方式已不再安全,甚至有人认为密码是无用的。因此,即使是社交媒体网站,至少也应采用双因素认证(2FA)。至于多因素认证(MFA),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为安全用户认证的标准。同时,它还在网络保险资格获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如今,网络不法分子可以通过绕开MFA检查点来对云资源进行非法访问。形势在发生变化,可能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无密码的未来。
为了进一步降低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组织应确保只有通过验证的IP地址才能访问其数据库。虽然IP地址可以被复制或屏蔽,但攻击者却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绕过这种安全措施。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攻击的难度。
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以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使用行业标准的最佳实践来保护数据库可以为组织的零信任方案提供更多的深度防御层。随着入侵事件的不断增加,威胁者入侵到组织网络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组织应提前做好备份和加密数据的准备。
数世点评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一个综合性且系统性的问题,所以涉及的最佳实践也是多层面和大范围的。随着数据库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据库安全措施必须走立体式的发展道路。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全方位地思考和掌握数据库安全性的最佳实践,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未来,数据库安全趋势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云化、网络化,诸如数据分类存储、智能加密、云原生安全等技术都将得到广泛应用。另外,数据库安全性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的应用,同时也需要法规、管理以及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