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十大步骤之一 —准备阶段,组建小组
编辑|医管通
质量无须惊人之举。他平实的见解和骄人的成就之所以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尊重,是因为若能有系统地、持久地将这些观念付诸行动,几乎可以肯定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就能够取得突破。——戴明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罗马也不是一个人建成的,今天我们所讲的品管圈也是这样,任何一个品管圈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并且在组建这支团队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涵盖全方位的人员,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讨论时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问题。也才能真正的发现潜在的问题,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此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不应该被忽视。
那么我们在组建这样的一支团队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戴明博士与石川馨博士的观点,一个合格的品管圈小组应当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人员间的自愿参与原则
选择品管圈小组成员的时候,应当是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这一原则应当是作为基本原则来看待。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全方位人员参与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不能够是任命式的要求谁来参与,也不能是符合某些条件的人员才可以参与,要做到实质上的绝对自愿与平等。洋务运动时我们新建了许多的近代军工企业,我们买了设备,买了技术,但是却还是造不出好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企业都是衙门式的,所有的管理模式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员工缺乏积极性。因此我们的品管圈小组在成员组成上就不能够再以某种命令式的方式来建立,一个人自己愿意去做和被动的要求去做,所产生的效果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组建品管圈小组的时候,也应当将自愿原则放在首位。
2、人员间的全方位参与
我们过去的品质管理方式多是从上而下进行,这样子的管理方式总是会产生一些管理盲区,站在高处的管理者很难看到企业基层中的一些问题,而且一线工作者的一些想法也很难传递到高层之中,更别说有所改变了,因此最为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会造成不必要的生产消耗,例如日本松下集团在早期的生产中采取生产和销售分离的方式,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产品会因为未销售出去而堆积在仓库,后来这家公司该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改为由事业部向工厂下订单的方式,事业部卖了多少货物就向工厂下达多少的生产量,这样一来工厂生产过剩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换一种方式来思考,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纵然其才华横溢,也都有自己的管理盲区,因此全方位,多层面的人员参与到品质管理中来,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也会将更多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其最直接的回报就是低成本的完成了资源的节约,这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小组成员间的无职位化
在一个品管圈小组中会有不同阶层的成员参与,有管理者,也有一线工作者,虽然在工作中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但是在品管圈小组中,应当是摒弃这一关系的,对于一个现代化的企业来讲,其实任务领取的制度应当是更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员工间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大家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组建多个工作小组,领取任务,完成任务,获取回报。当然,这只是一个题外话。在目前国内的企业来讲,仅在品管圈内,还是应该是一种无上下级关系的状态,这不仅仅是在这个小组中管理者和员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平等,是一种话语权上的平等,人人都可想,人人都可说,在这个小组中,应当是将尊重放在第一位,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与话语。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言:“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蠢材,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天才”。今天我们所推行倡导的品管圈就是要给每一位天才一个正确的位置,让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一个人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的创造力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品管圈小组中,应当充分的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不论这个想法有多么的疯狂,事实也早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就是靠着这些疯狂的想法前进的。
4、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支持
品管圈小组提倡头脑风暴,提倡畅所欲言,但是绝不提倡大吵大闹。现代企业总是会有一些所谓的办公室“文化”,人与人之间缺乏互信,总是会有一些闲言碎语充斥在工作中,因此我们的品管圈小组应当是这种怪异文化的绝缘体,小组内的成员应当是相互支持的,不应成为又一个新的斗争战场,品管圈小组尊重每一个人的话语权,也同样严禁诋毁讽刺他人,这是一个没有嘲笑的团体,是一个自由的团体。因此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作为圈长,这个时候就应当发挥自己的协调能力,对于一些喜欢冷嘲热讽的人,应当劝说其克制住自己,而对于一些不善于发言的人,应当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品管圈应当是一个建立在相互尊重与支持的团队。
反对嘲讽,鼓励畅言,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我们要给天才足够的尊重与空间,各抒所见,共同成长。品管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发展,更是个人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组建品管圈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