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学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学期,各种“减负”政策接踵而来,学生们对上学的欲望愈加强烈。
本以为开学季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看到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之后,老师会很苦恼,他们或将迎来10小时工作制。
双减之后,小学生作息时间表出炉,老师或将迎来10小时工作制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个学期迎来的重磅通知无疑是“双减政策”的落地,不但学校的作业负担要减负,连课外辅导班都帮忙“铲平”。
双管齐下之后,学生肩上的“重担”或许也能减轻不少,不仅如此,教育局为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还特意推出了“课后延时服务”。
但前段时间,小学生“作息时间表”出炉,老师看到后不淡定了,从早到晚,加起来的工作时间接近10个小时。
我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学生上午8:20上课,老师一般八点就需到校;中午11:55放学,值班的老师不仅不能离校,还需要管理学生的午餐和午休,一直到晚上18:00放学,倘若还有孩子没能被父母接走,可能还要留校到晚上19:00左右。
如此一来,老师在这1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基本没有休息的余地。对于“5+2”延时服务而言,学生和家长采取的是自愿参加,而老师却不是,基本上每位老师都难逃“磨难”。
全天一共六节课,虽然大部分老师课程不会安排得很满,但也要考虑到批改作业、备课、写材料等相关任务。
根据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表进行推算,初中老师的工作时间可能会达到12个小时,996的工作时间也不无可能。
看到小学生的作息时间表之后,相信很多老师都难以接受,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和学生的负担都减轻了不少,只有老师的工作负担变得更重,从8小时工作制,一跃成为10小时。以后还有几个人愿意应聘老师?
对此,教育部给出回应:中小学生开学之后,可选择让老师弹性上下班,并且对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予以资金补助;同时可聘任退休教师参与到课后服务当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但对老师而言,弹性上下班就能改变工作10小时的状态吗?其实从短时间来看,实现起来很难。
我们都知道,弹性工作制就像一根“皮筋”,虽说具备弹性,但伸缩自如,通常是越拉越长,最终很难缩回去。
从教育部的建议来看,可以说明一点,老师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至于会不会低于10个小时,还需要关注后续。
但不得不说,老师本来的工作负担就比较重,倘若工作时间再次增加,教师的身体和精力能够跟得上,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虽然“5+2”模式的初心是为了孩子和家长服务,但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老师的状况,他们也是人,也不具备“金刚不坏之身”。
写在最后:
自双减之后,学生和家长都找到了“减负”的标准,但看到小学生作息时间表之后,老师的“增负”计划随之而来,从每天8小时,延时到每天10小时。
虽说教育部指出,开学之后,允许教师采取弹性工作,但现实却不一定能够实现,如此一来,老师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年轻老师望而却步。
长此以往,毕业生是否还愿意走进老师这个行业,小学生在学校待将近10个小时,是否能坚持得住,这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