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英文名称: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课程代码:MY1101TB
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学时/学分:48学时(课堂讲授40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专业综合教育必修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为切入点,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主线,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以思想引领、道德内化、法治教育为主体内容,最后以行为养成为落脚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教学,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目标
(1)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生观的主要内容、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等基本内容。
(2)掌握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面对和解决人生问题的科学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等重要内容。
(3)具备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进行道德实践的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高校、认识职业和认识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3)创新能力: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初步在实践中敢于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拓展创新能力,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3.素质目标
(1)思想道德: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专业素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甘于奉献的作风以及专业团队精神。
(3)人文素养:培养学生高洁的人生志趣、高尚的道德品格、广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仪表风度。
(4)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乐观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并具备一定承受挫折的能力。
(5)科技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拓展创新能力。
(6)协作与沟通: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7)科学素质:引导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求真、献身、探索、创造的科学精神。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
2.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以及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4.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
1.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弘扬中国精神,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4.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1.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领会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精神。
2.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3.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道德规范以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2.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多做好事、多作贡献。
3.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投身崇德向上的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2.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
3.理解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以及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时代价值,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化对法治中国的制度认识,增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本领。
3.养成法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法治素养,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的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1:绪论
知识单元1:大学生生活适应教育
知识领域2: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知识单元1:人生的青春之问
知识单元2:坚定理想信念
知识单元3:弘扬中国精神
知识单元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单元5: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知识领域3:法律素质教育
知识单元1: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课程涵盖的知识单元
序号
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
(参考学时)
绪论
1.1(4)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2.1(6),2.2(6),2.3(6),2.4(6),2.5(8)
法律素质教育
3.1(12)
(三)知识单元的描述
知识单元1.1:大学生生活适应教育
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重点与难点:
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认识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4.学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
3.掌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4.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知识单元2.1:人生的青春之问
知识点:
人生观的内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重点与难点: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为什么说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目的?
3.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4.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2.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掌握正确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和掌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4.应用科学人生观指导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知识单元2.2:坚定理想信念
知识点: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崇高的理想信念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重点与难点: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2.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3.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4.应用理想信念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知识单元2.3:弘扬中国精神
知识点: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创新
重点与难点: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2.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3.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4.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
3.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
4.应用中国精神知识,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知识单元2.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坚定价值观自信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理解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3.大学生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
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知识单元2.5: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知识点: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2.明白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3.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如何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
5.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6.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学习目标:
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领会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精神。
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掌握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道德规范以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应用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遵守公民道德准则,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积善成德,知行合一,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知识单元3.1: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知识点: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培养法治思维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4.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6.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学习目标:
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
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的方法,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应用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四)教学内容与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点及要求
学时
绪论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要求:了解中国发展的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价值和世界意义;把握本课程的特点,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应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人生的青春之问
知识点: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求:了解人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对人生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应用科学人生观指导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坚定理想信念
知识点: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要求: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用理想信念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弘扬中国精神
知识点: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让革命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要求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与时代要求,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掌握:做忠诚的爱国者及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应用中国精神知识,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点: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价值观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要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知识点: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要求: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领会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基本精神;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掌握社会生活各领域的道德规范以及加强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应用正确的道德观,自觉传承中华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遵守公民道德准则,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积善成德,知行合一,在投身崇德向善的实践中不断提高道德品质。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知识点: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思维;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要求:了解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与法律的至上地位,法律权利与义务以及二者的关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法治思维及其内涵;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的方法,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应用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2
合计
48
四、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学时
讲 授
讨论课
习题课
课内实践
绪论
人生的青春之问
坚定理想信念
弘扬中国精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2
11
合计
48
40
(二)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知识,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学习策略: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阅读教师推荐文献和观看相关音像资料,积极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 = 过程考核成绩×50%+期终考核×50%
(二)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类型
权重
(百分比)
考核目的
课堂考勤
10%
主要考核学生迟到早退、缺课旷课情况。
课堂表现
20%
主要考察学生课堂听课、课堂笔记记录、上课参与及知识点掌握等情况。
作业
20%
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点情况。
(三)考试
试题类型
考核目的
选择题
客观题,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
主观题,考核学生对课程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辨析题
主观题,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及分析情况
论述题
主观题,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情况
材料分析题
主观题,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情况
(四)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考试
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素养。
考试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主要参考书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永远的旗帜——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编写组.永远的旗帜——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邱小云.红色文化十讲.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
(三)教学资源
1.学科相关期刊
《伦理学研究》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理论教育》
《道德与文明》
《求是》
《中国高等教育》
2.其他高校本课程教学资源
[1] 中国慕课网武汉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址:
[2]中国慕课网南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网址:
[3] 课程相关资源网址:“学习强国”APP
责
任
表
执笔人
段艳丰、戴湘文
专业负责人
段艳丰
院 长
汪晓莺
参加
讨论
人员
虞新胜、段艳丰、符启、于睿、戴湘文
日 期
2019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