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干部退出机制问题的思考

上网导航 2023-09-14 306 0条评论
摘要: 干部退出机制是指在干部人事管理中使干部卸去职务改为非_务,或高职低就,或退出公务员队伍等行为实现的各项制度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过程和方式。建立干部退出机制,对于疏通干部出口...

目录/提纲:……

一、为何要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二、建立干部退出机制要注意的问题

(一)干部退出的环境形成难

一是封建观念的影响

二是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影响

(二)干部退出机制完善难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二是制度之间尚未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作用的有效的运作机制

(三)干部退出标准把握难

一是干部退出的标准难制定

二是对干部退出的考核难

(四)干部退出之后保障难

一是干部退出后难安排

二是干部退出后难管理

三是干部退出后待遇落实难

三、如何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一)加强宣传,使干部退出有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创新机制,使干部退出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一是完善任期制

二是改进选举制

三要切实转变观念

三是推广辞职制

三要扩大干部监督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四是推行聘任制

(三)完善标准,使干部退出具有科学客观的依据

(四)完善干部的保障制度,使干部退出免除后顾之忧

一是明确退出待遇

二是提供政策扶持

三是完善保障体系

……

干部退出机制是指在干部人事管理中使干部卸去职务改为非_务,或高职低就,或退出公务员队伍等行为实现的各项制度相互作用、协调运行的过程和方式。建立干部退出机制,对于疏通干部出口,使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何要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一直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个痼疾,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干部退出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但与真正建立系统、完善的干部退出机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也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干部能上难下、能进难出还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让不适应岗位要求者挪位;让表现不佳者停位;让业绩平平者让位;让任期届满者退位;让不合格者失位。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健全的干部退出机制以期提高干部队伍活力,

二、建立干部退出机制要注意的问题

但建立干部退出机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大、标准严的系统工程,在干部退出机制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四难”:

(一)干部退出的环境形成难。干部退出机制事关干部切身利益,要全面实施干部退出机制,干部群众更新观念、正确对待非常重要。从目前情况看,干部退出机制正在逐

……(新文秘网省略88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也有级别范围,基本上局限在班子的其他成员以及下属的中层干部范围内,很少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特别是对干部的社交圈和生活圈进行考察了解,很难全面掌握考核对象情况。而以此得出的考核结果来作出干部退出的决定,这就很难令被“下”或“退出”的干部信服。

(四)干部退出之后保障难。一是干部退出后难安排。目前,干部退出后出路少,改任非_务,受到职数的限制,改行从事其他专业性工作,许多干部往往缺乏有关知识和专业特长。二是干部退出后难管理。随着干部能上能下力度的加大,退出的干部数量越来越多,对这部分人员的管理,普遍成为各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三是干部退出后待遇落实难。一定的职位意味着享受相应的工资、住房、通讯、医疗保健等待遇,退出则意味着失去这些利益,这也是众多领导干部不愿退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带来干部退出后的待遇确定也是难题,享受原生活待遇,加重了财政负担,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一刀切”不享受原来的各项待遇,干部在位时的劳动价值又难以体现。

三、如何建立干部退出机制

基于上述建立干部退出机制的难点,我认为要建立完善的干部退出机制,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使干部退出有良好的舆论氛围。有的同志认为,只要建立了合适的干部退出制度,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它忽视了一点,任何一种机制或一项制度的确立都应考虑到它背后的基本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承受能力。要从根本上建立干部退出机制,最关键的当然还是靠健全的制度来作保证,但舆论宣传绝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任何改革都应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任期制为例,试想,如果广大干部群众在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上下观”的时候,要真正建立并实施任期制等制度会遇到多么大的阻力?在一些地方建立任期制为什么会遇到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一些地方即使建立了任期制,却在制度设置时开一些口子变通着实施甚至根本没有加以实施?主要原因还在于阻力太大。在人们的观念还在新旧交替之际,出现“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鲁迅语)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上荣下辱”、“官贵民贱”等腐朽思想在不少人思想中还残存;一些人往往把干部的“下”和犯错误相提并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干部的“退出”。因此,以观念的更新来引导干部的退出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宣传策略,加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真正破除人们的“官本位”思想,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得干部在上下去留的问题上能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

(二)创新机制,使干部退出步入良性循环轨道。要使干部退出真正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主要还在于通过干部制度改革确立合适的干部退出渠道。从当前实际来看,应着重于以下几项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任期制。任期制的最大特点是任用有期,到期则退,界限明确,易于掌握,程序严密,充分体现公正公平。任期制是建立干部退出机制的最主要制度选择,之所以能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还在于:首先,任期制能为所有干部的“下”提供一种制度平台。如果“下”变成了每一位干部都必须迈进的一道门槛,这对任何干部都是一种公平的结果,那么干部的“退出”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制度上都能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其次,任期制的实施能在较大程度上维护群众的“四权”。一般地认为,任期制最基本的制度基础是选举制,而选举制又通常被认为是对干部监督的最有效反映途径,因此,相对通常由少数人选干部以及在少数人中选干部的做法,任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用扩大了的多数去抑制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的主观意志,这无疑会让群众对干部的任免有更大的决定权。最后,任期制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优势。与调整“不胜任”干部等工作相比,任期制的可操作性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比前者在实际操作中更为便捷,当然也就具有更高的制度效率。在当前建立和完善任期制的工作中,我们认为最主要是确定适用范围,并根据实际限定任期年限与任职年龄。其次,要完善任期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如果没有任期内管理的相关制度,那么任期制的实行就会失去它的意义。

二是改进选举制。选举退出是指选任制干部在正式选举中落选。随着___进程的推进,因选举落选而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多。首先要扩大选任制干部的数量。据调查,目前选任制领导干部大约只占领导干部总数的1/6。要减少委任制干部,增多选任制干部。选举可以多一些层面,除党代会、人代会选举产生_、人大、政府和两院的领导班子外,一些部门的正职也可列入另一层面的选举范围。其次要增加差额数,适用差额选举的岗位要扩大。目前实行差额选举的岗位大多设定在副职岗位,可 ……(未完,全文共4933字,当前仅显示249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上网导航本文地址:https://www.90xe.com/post/4348.html发布于 2023-09-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技术导航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