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萧然
有报道称,曾在国际航线上、廉价航班上实施的有偿选座服务,将在国内航线上实施。也就是说,以后坐飞机买了经济舱机票的我们,还有交一定费用才能选到心仪的座位。
其实,付费选座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沿袭了国际惯例。早在数年前,美国航空就开始对飞机前部靠窗和靠走道的座位收取额外费用,近些年我国部分航空公司也开始尝试在一些国际航线和廉价航班上推出。这样看来,付费选座外有国际先例,内有市场需求,似乎无可厚非,不过乘客称为“伸腿费”的调侃,却多少透露出对这种做法的不满和质疑,甚至有网友指斥航空公司为变相涨价。
那么,为何这项国际惯例到了中国就会遭致如此大的非议呢?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差异,国外的航空公司多是放开的完全市场竞争,而我国航空公司管制相对比较严格,属于不完全市场竞争。由原来的先到先得突然转为付费选座,无疑具有坐地起价的嫌疑。第二也是矛盾争议的焦点。其实矛盾争议的焦点不在于附加服务是否能收费,而在于附加服务是否有附加值,消费者在付费的同时是否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比如商务舱,即使价格高昂,由于空间较一般位置大,自然有乘客为之埋单。
对于选座业务,我国历来有免费选座、先到先得的传统,而由免费转为付费,航空公司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附加服务,完全可以看做是凭空增加的一个收费,如果航空公司在位置上做出调整,提升舒适度,则更容易让人接受。增值服务不仅要有涨价,更要有相应服务的跟进,否则,仅有增收而无服务的跟进,难免会有变相涨价、乱收费的质疑?
要增收,我国航空公司不如效仿国外航空公司,在诸如优先登机、行李托运、餐食等项目上“深耕细则”,搞附加收费,也就是推出多样化的服务,进行差异化服务,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据悉,不仅是选座收费,国际航空公司还在多个方面拓展收费渠道,比如优先上下机费、优先派餐费、托运行李收费等。
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无可厚非,但要守住规则和底线,不在服务上精益求精,尽可能给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是玩空心思增加收入,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是有悖于现代公共服务理念和市场公平原则的,甚至有涉嫌借助垄断地位“巧取豪夺”的嫌疑。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中国产经新闻,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订阅:微信号cien_offical (或查找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报官方
投稿:cien2015@163.com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