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版).pdf

上网导航 2023-08-06 292 0条评论
摘要: 循证讲座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循证讲座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200032)关键词JBI证据JBIevidenceEvidencebasednursingRecommendevidence中图分类号:R471文章编号:1002‐6975(2015)11‐0964‐04作者简介:王春青(1990,上海,硕士在读,研究方,E‐mail:huyan@fudam.edu.cn证据具有等级性,证据的等级系统包括证据的质量等级(Qualitylevelevidence)和推荐级别(Grade,应标注其质量等级,而临床实践指南和证据总结等资源则应标注证据的推荐级别。因此,医疗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将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时,很重要的一步是对形成证据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的严格评价,并进行分级,以明确该证据的推荐强度。年来,全球各循证卫生保健组织构建了各自独特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并不断更新。WHO于2004年推出证据的GRADE系统(Grades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Evaluation,GRADE),是目前最常用的证据分级系统,被较多国际循证卫生保健组织采纳和应,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AHRQ、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临床证据数据库(ClinicalEvidence)以及苏格兰院际指南网(SIGN)澳大利亚JoannaBriggs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BriggsInstitute,JBI)成立于1996全球拥有近50多个分中心的推广循证护理即循证卫生保健的学术机构,该中心在2003年前采用的证据分级系统是澳大利亚健康与医疗研究协会(Aus‐tralianNationalHealthMedicalResearchCoun‐cil,ANHMRC)于1999年制订的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应用与评估标准。

2003年以后,JBI基于对证据多元性的认识,提出证据的FAME结构(证据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制订了“JBI证据等级系统”,并于2006年、2010年进行了更新。随着GRADE系统的推广与普及,2014年JBI根据GRADE系统及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制订了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护理学及其它卫生保健领域。本文主要介绍2014版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在GRADE系统推出之前,各循证卫生保健组织的证据等级系统往往基于“唯设计论”,认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Trial,RCT)设计的研究质量必然高于观察性研究,对研究设计的多元性以及系统评价中纳入研究的设计质量、各研究间的不一致性、不精确性、间接性、发表偏倚等带来的问题未能进行综合判定。因此,传统的证据等级系统近年来受到研究方法论专家和临床决策者的批GRADE证据系统的推出,突破了以往单纯按照研究设计划分证据质量等级的局限性,综合考虑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发表偏倚、不一致性、间接性、不精确性(随机误差)、效应量、剂量应关系、以及混杂因素等,将系统评价的效应指标作为“证据体”(Bodyevidence)进行质量分级,原则上首先将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结果初定为高质量证据,来自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结果初定为低质量证据,然后按照GRADE的证据降级和升级原则(5个降低质量的因素及3个升高质量的因,进行升级或降级后,最终将证据划分为“高、中、低、极低”四个等级,如果RCT中存在可能降低证据质量的因素,则降为中等质量;如观察性研究中有增加证据质量的因素,则上升为中等质量。

然后再根据证据质量、利弊关系、患者价值观和意愿、以及是否合理利用资源,由指南构建组通过讨论和共,将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两个级别。GRADE系统适用于对RCT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进行证据等级判断,但其局限性是,并未涉及质性研究、经济学评价、诊断性试验、描述性研究等设月第30卷第11,对来自专业共识的系统评价也无法进行证据质量评级,也不主张对单项研究进行质量分级。JBI基于多元主义的哲学观,认为医疗卫生保健领域证据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干预性研究、观察性研究、质性研究、经济学评价、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专业共识、专家意见均可提供有深刻价值和意义的证据,因此纳GRADE证据分级系统的同时,进一步考虑证据的多元性,提出在对证据体进行质量分级之前,可对证据进行预分级(Pre‐ranking)。预分级出现在对单篇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CriticalAppraisal)之后入的单项研究按照其设计类别,包括有效性研究(实验性设计、类实验性设计、观察性研究)、质性研究、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五个设计类别进行预分级,分为Level,该证据预分级系统广泛应用于JBI及其50多个国际分中心所构建的多项循证资源,包括证据总结(EvidenceSummary)、最佳实践信息册(BestPracticeInformationSheet)和推荐实践(RecommendedPrac‐tice)等,可通过预分级,实现对证据的快速分类。

该证据预分级系统与GRADE证据等级系统并不矛盾,是在应用GRADE进行证据体质量分级之前的预分级。对来自系统评价的证据,则应进一步按照GRADE证据降级和升级原则(5个降低质量的因素及3个升高质量的因素)进行证据体的升级和降级(见表4),在制作系统评价和临床实践指南,应采用GRADE四级系统对证据划分质量等级(见表5)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GRADE系统还是JBI证据预分级系统,均是基于可能获得的最佳证据此不能用来作为最佳证据唯一的评定方法。尽管该证据分级系统为研究设计的分级提供了有用信息仍然不能替代对单项研究质量的严格评价(Criticalappraisal)和临床推理(Clinicalreasoning)的过程。第二步是确定证据的推荐级别,这时应在JBIFAME结构(见表6)指导下,根据证据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结合证据的JBI推荐强度分级原则(见表7),由指南制定小组确定证据的推荐强度。JBI证据预分级系统的主要优势是:(1)有利于在GRADE分级之前对不同设计类型的单项研究进行预分级(pre‐ranking),以体现证据的多元性。有利于检索证据时根据研究设计快速定位文献(例如如果需要高等级证据有利于对单项研究文献进行快速筛选和分类,并进一步进行质量评价,构建JBI的证据汇总、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等实用性强的资源。

(4)保留传统的按单项研究设计分级的思路,有利于开展教育和培训 ,使用者容易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 ,JBI2014 版证据预分级和推荐级别 系统容易与 WHO GRADE 证据系统结合 留以往按设计分类的证据类型描述,易于使用者掌 ,同时强调了证据的多元性特征和FAME 属性 因此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 JBI2014 版干预性研究证据预分级 描述Level RCT/实验性研究 1a 多项RCT 的系统评价 1b 多项RCT 及其它干预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1c 准随机对照试验Level 类实验性研究2a 多项类实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2b 多项类实验性研究与其他低质量干预性研究的系统评价2c 单项前瞻性有对照组的类实验性研究2d 前后对照/回顾性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Level 分析性研究3a 多项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3b 多项队列研究与其它低质量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3c 单项有对照组的队列研究3d 单项病例对照研究3e 单项无对照组的观察性研究Level 描述性研究4a 多项描述性研究的系统评价4b 单项横断面研究4c 病例系列研究4d 个案研究Level 专家意见/基础研究5a 对专家意见的系统评价5b 专家共识5c 月第30卷第11 JBI2014 版质性研究证据预分级 描述Level 混合设计研究的SR 多项质性研究或混合设计研究的系统评价Qualitative mixed‐methods systematic review Level 质性研究的Meta 整合 多项质性研究或混合设计研究的整合Qualitative mixed‐methods synt hesis Level 单项质性研究Level 对专家意见的SR 对专家意见的系统评价Level JBI2014 版诊断性试验、预后研究、经济学评价证据预分级 经济学评价Level 连续性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检验 (Studies Testaccuracy among consecutive patients) 1a 多项连续性患者诊断准确度检验的系 统评价 1b 单项连续性患者诊断准确度检验的研 起始队列研究(Incep‐tion Cohort Studies) 1a 起始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1b 基于系统评价并具假设的决策模式 非连续性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检验(Studies Testaccuracy among non‐consecutive pa‐ tient 多项非连续性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检验 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项非连续性患者诊断准确度检验的 研究 观察结果为“全或无” 的研究(Studies none)2a 多项观察结果为“全或无” 的研究的系 统评价 2b 单项观察结果为“全或无”的研究 与决策者所在场所类似地区开 Level 诊断性病例对照研究3a 多项诊断性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项诊断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3a 多项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与决策者所在场所类似地区开展的高质 量经济学评价的整合 (综合的、可信的成本 及健康结局测量 ,覆盖 足够长的时间周期 敏感性分析)Level 诊断率研究(Diagnos‐tic yield studies) 4a 多项诊断率研究的系统评价 4b 单项诊断率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 照研究 、历史对照研究 4a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上网导航本文地址:https://www.90xe.com/post/1344.html发布于 2023-08-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技术导航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