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开我精心为你挑选的音乐,戴上耳机再开始阅读吧!
昨天一位许久未联系,远在德国的老友发信息说:
“亲爱的,我最近特别迷最强大脑,你愿意写一篇关于记忆力的文章吗,这对我们的学习应该有帮助。”
我看到你的信息以后,内心和当年我们一样的欢喜,回复道:
“没问题,我很乐意为你写这篇文章。”
要了解记忆力与学习的相关性,就必须来focus一下,人脑中的记忆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的记忆结构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记忆结构,就像是工厂流水线生产的三个连贯又独立的加工工序,我们的大脑接受到的外界信息,会先进入感觉记忆,接下来只有那些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感觉信息才有资格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也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当需要被我们大脑运用的时候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
如果以上文字看着很蒙:
不如我们打个比方,如果说长时记忆是电脑的中央存储器,那么短时记忆就是我们电脑屏幕上安装的各种软件和程序,而感觉记忆不过是你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输入到电脑里的信息。
再比如你和一位好朋友在QQ上畅聊,你发送的文字就是一种感觉记忆,被保存的聊天记录就是短时记忆,而对于QQ这个程序的内存所占整个电脑里的空间,和在C盘形成的新的系统文件,就是一种长时记忆。
如果以上的文字看着还是有点不知所云:
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再理解一次,当你看到了一位让你心动的异性,“看”这个动作就是产生感觉记忆的推力,如果你觉得他或她的盛世的美颜打动了你的心,那么他或她的高鼻梁,大眼睛就会成为你的短时记忆,于是你开始一天又一天的想他~或想她~久而久之,你发现自己根本忘不了他或者她,于是他或她就成为了你的长时记忆。
所有的喜欢都是源于第一眼的对视,对视多了,就尴尬了,莫名就会出现其他情愫了。所有的爱都源于第一次的怦然心动,就是这么个道理。
人类记忆的模型即是如此↓:
也难怪有太多的科学家感叹,人类才是地球史册中最不可言说,最捉摸不透的完美创造。我们的记忆只有经过编码、存储和提取这三个过程,外界信息才能为我脑所用。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的初始阶段,一般包括图像记忆和声音记忆。
难怪学校老师永远是用PPT在讲课,我们看的除了文字就是音频和视频。其实这就是老师在试图激活你最初的瞬时记忆。小时候,妈妈总说记得上课要用心做笔记哟~!就是因为瞬时记忆的短暂性,所以必须要通过记笔记这一动作加强你的初级感觉记忆,成为短时记忆。
你要明白,最初的学习,不过是一场你与自己记忆力的较量。
坦白告诉你,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在第一次的学习经验中彻底搞懂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建议你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在第一时间抓到你需要的关键信息,这样你的记忆效率就会更高,拖拖拉拉做事的性格,是不可能造就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的,至于背后的原因,我建议你们可以去查查美国心理学家斯伯林设计的局部报告法。
短时记忆
感觉(瞬时)记忆开始向短时记忆转换
当你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获取了信息并加工成短暂的瞬时记忆后,只有在感觉记忆中能成功引起你注意力的信息,才能变成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1分钟左右,它就像汉堡包中的那块牛肉,粘合了上下的记忆面包。
至于一口咬下去到底是成为经久不衰的长时记忆,还是过两秒就想不起来的感觉记忆,完全取决于吃汉堡包的人咬下去的心情和注意力。为什么学习要抱着一颗赤城的真心,虚情假意的初衷是学不会任何东西的,因为你的潜意识里,压根就不想学,所以当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出现在你眼前,你的注意力也不会集中,哪怕你总是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要努力记住!我要认真学习!”没用的,心不诚则不灵。
短时记忆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在一分钟左右的短时记忆中,你听到的远比你看到的要来的更猛烈和更真实,而且就算你先看到画面,你的大脑也会逐渐向听觉形式过渡。
想在1分钟内记住1个知识,你要具备3个条件
1、保持自己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让自己high起来~!
2、学会大脑组块。就是学会用联想能力,寻找信息之间的关系,组合起来,再去记。
举个例子191954,这几个数字怎么记?想想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大街上示威游行的54运动,秒记!
当然,这个方法只适合有共同记忆体系的中国人,因为历史文化传承之下的民族记忆肯定是不一样。
3、记忆之前要有明显的加工深度。就是给自己一个指令。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们要监督我减肥呀~每次开饭前要提醒我少吃或者不吃。”其实说这句话的女士,就是希望在她看到饭菜后的那一分钟之内,能记住自己是一个要减肥的人,否则一口下去,啥都忘了。
请你记住
复述是加强短时记忆存储最有效的方式。如果得不到复述,短时记忆就会在很快的时间里要么被干扰而遗忘,要么自然消退而遗忘。
不然老师上课干嘛让你记笔记;不然你做错一个题,你妈干嘛让你罚抄一百遍;不然你练琴的时候,老师干嘛让你反复弹一个旋律一星期,还要每天两小时。在那短短的一分钟之内,你的大脑就像个扫描仪,在对你看到的知识进行完全系列扫描,检索,最后作出判断。
长时记忆
哪些短时记忆会长期存进你婶婶(深深)的脑海里呢?
长时记忆是所有我们在存储时间上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都是以长时记忆作为基础带给你的能力。没经历过人生百苦,怎么会知道吃个包子也是幸福的?要不是雅思分数总是考不高,你怎么会知道自己每一个下一次考试之前要如何复习?没生过孩子,怎么会知道当母亲的伟大?这就是长时记忆为你总结出来的来自历史经验的血一般的教训,让你难以忘记。长时记忆会在你的大脑中自动把你所有的知识体系生活经验按照一定的类别分类,比如有相同特点的归为一类,比如有相互联系的放到一起,这样你的回忆才是连串又完整的。
那么,如何帮助大脑存储更多的信息呢?
1、组织有效的学习。这是一场与你自己遗忘能力的无硝烟战斗。简单来说,让刺激物反复出现,是将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的绝对条件,没事就刺激一下自己,那感觉~特别酸爽。
2、及时复习。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的建筑物。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分散复习的时间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进行。
前期可以使用手机定时提醒自己复习,训练长期有效后,你的大脑会自动形成艾宾浩斯复习时间提醒节点,到时候你就能自主意识到什么时候该复习了;同时阅读与重现换着来,不要根据书本的目录去学知识,而是你想看哪部分就翻到那一部分,但是那一章节你要看完。记笔记,思维导图,自编提纲在学习的时候同步进行,效果绝对棒。
3、注重脑健康和用脑卫生。营养不良或者缺乏蛋白质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看我之前的文章《毒品为什么始终除不尽?》远离毒品,不喝酒,都是保证自己有一个清醒大脑的方式。
当你看到一个事物,如果大脑觉得有种重逢的感觉,并且脑海中充满了过去的回忆,恭喜你,你已经成功把这些信息变成你的长时记忆了,这时候所有的知识在你的大脑里 就特别安全,你想用的时候就提取,不想用的时候,知识在你的脑袋里早已达到了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那里不离不弃的境界了。但是不离不弃的记忆不代表不会消亡,所以长时记忆不是永久记忆,如果不定期巩固知识,长时记忆也是会自然遗忘的,在我之前的《特修斯之船引发的哲学思考》的文章中提到过,我们每7年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身体,所有的细胞带着记忆新生、存储、至消亡。
《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我想告诉所有渴望学习的朋友们
死记硬背是低度学习,驾轻就熟之后还要逼迫自己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渡学习,都是不科学的。学习要有一颗纯净的初心,顺其自然的努力,看轻功名成就,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其实很富有,那种无惧的境界可是夫子的第一个徒弟才具备的!
— End —
参考书籍:《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