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讲义及真题详解简介: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题库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资料全称: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详解】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讲义及真题详解摘录:
考点1记忆概述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1.记忆的基本环节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的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2)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3)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2.信息加工论对记忆的解释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3.记忆的作用
记忆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对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人通过感知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如果不能保留就不可能获得知识和经验,就不能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也就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客观环境。
(2)没有记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将总是停留在新生儿的水平上,不可能有个性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
(3)记忆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成一个整体,是人的心理过程在时间上得以持续的根本保证,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心理发展、知识积累和个性形成。
二、记忆的种类
①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
(1)形象记忆
①定义
形象记忆是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它以表象的形式储存。
②特点
编码方式以视觉和听觉的形象记忆为主,也存在着某些触觉的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①定义
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②特点
a.情景记忆由于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b.对已储存的信息的提取比较缓慢,往往需要通过努力对相关线索进行搜索。
(3)语义记忆
①定义
语义记忆是个人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
②特点
a.语义记忆的组织是抽象的和概括的,它所包含的信息不受接收信息的具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以意义为参照的;
b.语义记忆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较迅速,因此往往不需要作明显努力的线索搜寻;c.语义记忆为人类所特有,与人的抽象思维密切联系,在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4)情绪记忆
①定义:情绪记忆是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②特点:情绪记忆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是由过去引起情绪、情感体验的事物与主体当前需要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5)运动记忆
①定义
运动记忆是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②特点
a.运动记忆是以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为前提;b.运动记忆中的信息保持和提取都较容易,也不容易遗忘,它在人们的社会各领域的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划分
(1)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内隐记忆强调信息提取过程中的无意识性。
(2)外显记忆
3.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划分
(1)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具有明显的可以言传的特征,即在需要时可将记得的事实表述出来。
(2)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程序性记忆主要包括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两部分,它是经过个体由观察学习与实际操作练习而习得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的最显著特点是不能用言语表述,即不能言传。从个体的发展来看,个体首先发展的是程序性记忆。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①记忆机能定位说
(1)理论观点
记忆机能定位说认为,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的视觉中枢、听觉记忆的听觉中枢、语言记忆的言语中枢和运动记忆的运动中枢。
(2)实验例证
①加拿大著名神经外科医生潘菲尔德(W.Penfield)认为记忆与大脑皮层的额叶和题叶有密切的关系。他在给脑病人施行开颅手术治疗时,当微电极刺激患者右侧颞叶时,会引起病人对往事的鲜明回忆,甚至“听”到了过去曾听过的歌曲,能随着音乐节律断续哼唱出来。
这被称之为诱发性回忆”。
②科恩(Cohen)在给抑郁症患者的脑的不同部位电击引起痉挛时也发现,当电击患者左脑后,会损害其言语记忆,但不影响形象记忆。当电击患者右脑后,则会损害其形象记忆,但对言语记忆影响不大,因此他推断,言语记忆的信息可能是储存在大脑左半球,形象记忆的信息可能储存在大脑右半球。
2.记忆机能整体说
(1)理论观点
记忆机能整体说认为记忆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现象,在大脑中并不存在单纯的记忆中枢。
(2)实验例证
美国心理学家拉希莱(K.Lashley,又译为拉什利)最早对记忆机能定位说提出挑战。他通过切除动物大脑皮层的一系列实验发现,动物记忆学习的成绩与破坏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损伤部位的大小有关,破坏的面积越大,对记忆学习影响越大,记忆丧失越严重。由此他推断,记忆的保持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部位,而是与广泛的神经细胞活动有关,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
3.记忆分子学说
(1)理论观点
记忆分子学说认为记忆经验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神经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借助核糖核酸(RNA)传递遗传信息的机制。通过由学习引起的神经活动可以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元内部核糖核酸的细微化学结构,就像遗传经验能够反映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细微结构中一样。
(2)实验例证
①瑞典神经生物化学家海登通过训练白鼠走钢丝,然后解剖,发现白鼠脑内与平衡活动相关的神经细胞的RNA含量显著增加,组成成分也有相应变化,因此他认为生物大分子是信息储存单元,RNA和DNA是记忆信息的化学分子载体。
②另外一些验证性实验表明,把抑制RNA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到动物脑内,会使动物的记忆学习能力明显减退或完全消失,如果把促进RNA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动物脑内,则能提高动物的记忆学习能力,这说明RNA的变化是个体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基础。
名词解释
①心理健康
答: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②系统脱敏法
答:系统脱敏法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产生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3定势
答:定势是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④学习策略
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⑤先行组织者
答: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简答题
①专家型教师有何特点?
答:(1)主动反思;
(2)对基础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
(3)知识的结构化;
(4)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
②简述加湿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③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答: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的过程。班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组织建设要做的主要工作如下: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和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培养集体意识、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培养公民意识等。
……
本文为节选,完整版及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