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数据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数据库的基本结构,理清数据库与表格的关系、数据库 的基本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设计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具体的案例,能够利用数据库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养成归纳 整理个人信息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并归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建立过程,能够查询数据库。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
三、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校校本课程选修情况。并询问:如果用计算机存储和 管理图中信息的时候,该怎么办?用什么工具解决比较合适?
学生活动:可以通过 Word、Excel、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牢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简单了 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好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数据库到底是 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的?今天,就进一步学习——操作数据库。
环节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数据库的概念
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发送提前准备好的素材。
学生活动:学生操作校本课程数据库,观察思考:
(1)数据库的基本组成结构;
(2)数据库结构和普通表格进行对比,有何差异?
学生思考得出:数据库最基本的组成是表。数据库的功能要远远大于普通电子表格的功能。Excel 是文件形式保存数据,而且保存的数据很有限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专门存储数据的软件系统,对于数据的存储量比较大。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归纳数据库的基本认识,引入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是一个按一定的数 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个集合。
任务二: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校本课程数据库建立的方法,观察“校本 课程”表和“学生”表,思考这些数据(表头信息如“校本课程”表中的课程、学生、班级 等)怎么演变出来的,从哪收集这些数据?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的处理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归纳出创建数据库的基本流程:收集相关信息→分析信息特征→确定特征之间关系→创建数据库结构→编辑数据库。
任务三:查询数据库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在“校本课程”数据库中,要了解“王蕾选修的是什么课程”, 手工查表我们是怎么做到的?以同桌两人为小组,讨论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
学生活动:从“选修学生情况表”中找到“王蕾”的相关信息,得知她选修的是课程号 “ST01”的课程,而课程号为“ST01”的课程名称则要从“校本课程情况表”才能查到, 因此得知课程号“ST01”为“中国诗歌研究”校本课程。
教师活动:老师示范操作利用 Access 数据库创建“查询”的操作,学生仔细观察并自主完成另一个查询——“了解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情况的查找过程”。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数据库设计和查询数据库的学习,大家对建立数据库的方法基本有了认识,现在我们利用网络来设计和建立一个“我喜欢的书籍”的数据库。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数据库的主题内容,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设计建立数据库的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建立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发表意见。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一些优秀的学生利用 Access 软件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文件,并重点展示。教师点评并推荐小组的优秀设计方案,并归纳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概括。
环节五:布置作业
尝试利用数据库的方式存储信息。
四、板书设计
END
教资面试复习时间真不多了
明确材料要求之后抓紧提分
高小吉为大家安排了
21下教资面试通关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