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上网导航 2023-09-30 277 0条评论
摘要: 微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五个方面说明:(1)重视基础、拓展前沿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教学探索多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主角作用。...

微生物学

生物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五个方面说明:

(1)重视基础、拓展前沿的理论课教学:理论课教学探索多重教学方式结合的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主角作用。理论课教学的设计思想是重视基础、拓展前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基地班和泰山学堂班课堂教学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完整阐述基础理论、核心知识点和具有迁移价值的学科基本原理,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讲授内容少而精,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基本原理,而对事实性知识点,则引导学生读书、查阅参考书、网络资源文献自我学习;对学科发展前沿,以学科的发展为大背景,讲授内容宽而新,使学生了解课程基本原理在大学科中的定位,以及与学科最新发展的联系,并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有关微生物的实例,理论结合实际,讨论交流,用具体的实例解释抽象的概念,并引进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微生物及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微生物学面向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由于此时学生正在学或还没有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学科知识背景导致微生物教学中的难点集中在微生物的代谢和微生物遗传两个知识模块中,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和其他课程有知识点重复的地方,和其他课程老师协商后决定讲课重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避免细节知识。如微生物的代谢部分,对于生物化学课程会重点讲解的知识点,如各种生物代谢的共同途径,我们课程不讲或大线条降解,我们选择在此基础上微生物的特有代谢途径的主体线路,重点讲解其生物作用和应用意义。又如微生物遗传部分,其很多遗传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学生会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重点学习,这样微生物学教学中,教学重点突出微生物基因组的特点,微生物遗传的基本特点,并结合诱变育种和微生物应用性能的提高。这样既节省了课时,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由于听不懂导致厌烦情绪。

(2)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验课教学:实验课教学探索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和学生实践、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是理论课学习内容的实践应用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动手科研的基本能力,设计思想体现重基础、重操作、重分析、重总结的主题思想,分基础和综合、提高和创新两个阶段进行。基础和综合阶段将基本技能训练与综合实验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微生物学科专业技术的基本技能。该部分是将原有的“实验室环境及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这一实验进行了延伸,设计为一个基础综合性实验。以前该实验主要以“证明实验室环境与体表存在微生物、观察不同类群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及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为目的。教改后的内容是以该实验为主线,在达到上述目的的基础上,再加上细菌的划线分离、纯培养及菌种保藏等内容,从而让学生较系统的学习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细菌培养、划线分离、纯培养技术、通过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简单分类以及菌种的保藏等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样,把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既充分利用了上课时间,又把知识点进行了系统化整理。另外,以该实验为例子,给学生灌输从环境中筛选菌种的方法步骤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微生物相关操作,建立无菌操作概念,了解菌种的筛选分离等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实验准备工作和第三部分的研究性实验奠定基础。提高和创新阶段是在基本技能之上,集传统教学的多个隔离实验为一体,将微生物学实验变成一项相对独立的兴趣研究课题开展,把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菌种保藏、生理代谢特征鉴定等传统教学的隔离实验融合在一项研究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运用实验室进行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技术方法、分析并选择性运用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评价技术方法的有效性的科研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托于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和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鼓励和帮助学生申请和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杯、课外科研活动,深入开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加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训练,科研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得到培养,养成了良好的微生物科研工作习惯,为创新性研究人员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立体化、开放性的主教材辅以专业学术编著、科研文献和网络知识的教材:课程教材探索以主教材为基础,并结合特色专业学术编著、科研文献和网络学习的开放式、立体化教材体系。微生物学课程教材以本课程组教师参编的国内五校合编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第2版)和国际先进的“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为主教材,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研读现行的先进教材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推荐至少2本以上国内外先进教材,包括本课程组负责主编的《微生物学》(第2版)配套学生用书《微生物学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等,对应于不同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参考资料、国内外专业网络查询、分析、归纳、比较,进行微生物学科最新进展的补充和学习,培养了学生利用图书馆和国内外学术期刊网收集、获得、思考、判断的研究型能力。

(4)多元化考试评价:微生物学课程采用多元化考试评价模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课成绩评价由期末试卷闭卷考试和多元化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翻译并模拟撰写论文,或者章节随堂小测试、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组成,充分体现了注重基础、鼓励拓展、了解学科前沿的教学目的;实验课教学成绩评价由实验报告、研究型课题报告和平时表现三个部分组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互之间的协同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的综合素质。

(5)微生物学教学网站辅助教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已经基本建立微生物学教学网站(),或山东大学课程中心精品课程网站微生物学网站),网站包含微生物学课程的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论坛、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多媒体课件、实践教学、学习辅导、试卷与解答、教学录像、教学资源等多个栏目,是学生自主学习微生物学的良好帮手,同时也是其拓展学科知识、学习其他学生创新课题设置和完成的集中园地。

Back!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上网导航本文地址:https://www.90xe.com/post/5267.html发布于 2023-09-3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技术导航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