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上网导航 2023-09-12 347 0条评论
摘要: 遗忘的定义: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的原因: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定义: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的原因: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痕迹越来越淡薄,最终导致了遗忘。干扰:新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相互干扰,使其强度减弱,因而导致遗忘。

1.艾宾浩斯保持曲线: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刚刚完成记忆的内容最容易忘记,20分钟后只能保持3/5,1小时后44%,1天后1/3,6天后1/4,1月后1/5)。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保持是记忆的最好工具。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为此需要我们过度学习(也称继续学习),一般来说,复习强度达到150%,记忆就比较牢固了.

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年1月24日 - 1909年2月26日),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出生于德国巴门,1890年艾宾浩斯和他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杂志》艾宾浩斯一生致力于有关记忆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在1885年出版了《关于记忆》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一成就也令他成为与冯特齐名的心理学家。

2.间隔学习要优于集中学习。对于同样长度的识记材料,集中学习所需要的重复次数是68次,而间隔学习只需要7次即达到了同样的学习目标。所以对所学的知识定时重复学习,学习效率会更高。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3.记忆分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间记忆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一般为7±2(组块),即5-9个项目,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记忆的广度。据L·R·彼得逊和M·J·彼得逊的实验研究,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

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4.人们对小时候的事记得很清楚,对现在的事容易遗忘;对别人对你不好的事记得很清楚,对别人对你的好事容易遗忘;对重要的重复记忆多次的事有印象;对身边发生的不经意的事随时都能遗忘。由此可以启发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记忆催化剂。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是保持记忆的源源动力。

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5.记忆与时间有关。一个人长时间与所记忆的东西不接触,就会导致遗忘。所以现在提倡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重复是记忆的最好方法。根据心理学家测试,一个单词经过7次重复识记,就能永久记住。重复7次便可永久记忆,这就是七次记忆法。具体做法是,每天学10个新词的话,周一学10个单词,周二二十个(包括周一的10个)周。往后每天,都把已经记忆学习了7次的单词剔除,添加全新未学习过的新单词进行学习。

心理学中几个有意思的关于遗忘记忆现象理论总结和启发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上网导航本文地址:https://www.90xe.com/post/4167.html发布于 2023-09-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技术导航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