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一个男子沉迷游戏,被打了之后,离家出走,家人找了12年才找到结果父母已经离世。很是唏嘘,很多家长,孩子沉迷游戏,怪孩子不争气拳脚相向,怪国家不关闭游戏,怪游戏厂家把游戏做得太好玩了太黑心。都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了了这些人还抱着几十年几百年前的老农想法,真的不配为人父母,孩子小时候基本不教育不沟通,犯错了就简单粗暴打一顿,国家九年义务连学费都不用掏,九年义务结束也没指引就推到社会去自生自灭,自己老了厚着脸皮说孝道是美德赖着让孩子养老,简直狗屁不是的东西。很多孩子沉迷游戏,很大的原因是父母对孩子玩游戏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觉得游戏之外给不了他想要的。
如果父母教育有作为,经常带它去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他也没空玩游戏。
如果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上有能带给他成就感的事,他也不会沉迷游戏。
游戏跟唱歌跳舞运动一样,小孩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玩游戏。有的父母刚开始听之任之,没有限制教育,最终孩子上瘾沉迷一发不可收拾。有的父母打之骂之,孩子逆反,总想偷着玩,最终也是一脱离父母掌控就沉迷游戏不可自拔。既然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游戏,那么怎么才能合理引导,让孩子能游戏有度,不沉迷其中,不影响工作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这些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成瘾。
1.天性,孩子好奇心强,对各种新奇的有意思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卡通形象,小孩几乎没有抵抗力,卡通玩家,卡通汽车,卡通画几乎所有孩子的玩具都是被这些卡通东西组成。漫画,动画片同样是孩子从小到大不可缺少的。而游戏几乎集合了所有这些卡通动画的元素,而游戏互动性体验感是玩具,漫画,动画完全不能比的,小孩天生就爱玩网络游戏,这种吸引性比动画片更强,对于游戏小孩没有抵抗性。与摆弄奥特曼,蜘蛛侠模型玩具的单调无趣相比,孩子天生就想操纵这些超级英雄去战斗,游戏恰恰能满足这一点。
2.风气,除了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游戏广告(其实这些打广告的游戏都很垃圾,真正好玩的游戏基本不用打广告),游戏最重要的是男孩们最重要的集体活动。相比一起去唱歌,跳舞,打球这种集体活动需要场地费用门槛还比较累人。游戏随时随地,只要有人提议,大家就立马能开一局游戏。游戏已经是重要的社交活动。国内游戏玩家已经达到6.66亿人,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可以说除了50.60.70后这批没赶上网络时代的人,年轻人几乎人人都是游戏玩家。
就拿国内比较熟悉的外国游戏来说,拳头开发的英雄联盟全球有7亿玩家,每天有800万人在线。Smile Gate开发的cf全球有6.6亿玩家。Neople开发的dnf全球6亿玩家。蓝洞开发的绝地求生吃鸡全球5.8亿玩家。Mojang Studios开发的我的世界全球5.5亿玩家。epic开发的堡垒之夜全球4亿玩家。Eyedentity Games开发的龙之谷全球玩家2亿。暴雪开发的魔兽世界全球玩家1.7亿。r星光gta5的游戏销量就达1.5亿份。其他玩家过亿的外国游戏还有:《Roblox》,《Apex英雄》,《使命召唤》系列,《最终幻想》系列,《fifa》系列,《极品飞车》系列等;
国内游戏厂家也是不遑多让,游戏一哥腾讯开发的王者荣耀全民游戏玩家6亿多,每日有一亿玩家在线。和平精英玩家有4200万人玩。qq飞车全球5.2亿玩家。二哥网易的梦幻西游全球玩家3.2亿。米哈游凭借《原神》5600万的玩家数量一举登顶头部游戏厂商。
3.游戏太多样了,现在的游戏门类齐全,种类丰富,可玩性极强。从类型上休闲益智竞技对战模拟经营卡牌战略角色扮演射击格斗策略塔防体育运动动作闯关音乐舞蹈棋牌桌游冒险解谜,从题材上3D2.5D2DMOBAMMORPGRPGARPGPVP魔幻武侠玄幻仙侠即时回合策略横版酷跑消除动漫街机物理军事科幻养成赛车足球台球篮球恐怖找茬弹跳飞行扑克斗地主麻将智力社交Q版像素棋牌海战三国闯关射击航海二次元战争捕鱼西游传奇国战坦克历史音乐格斗,可以说各种人类感兴趣的领域,游戏都是应有尽有。
4.游戏真香,一部电影电视剧再火也基本上是昙花一现。而一部游戏可以火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只要游戏服务器不关,就能一直玩下去。游戏厂商也会不停地更新版本,新增内容,玩法。通过调整各种升级激励,变强动力,等级排行奖励,不停地刺激你的孩子去变强,不断地给你你的孩子成就感,不停地让他永远沉迷其中。想要变强,要么氪金,要么肝。氪金的游戏还好只想让你的孩子不停地充钱,而肝的游戏却想要他的命来让他不停地肝时间,熬夜玩。这些游戏机制设计就是以能让玩家肝多久作为成功的标准。就是让他玩起来“肝”疼,还能欲罢不能,谁也阻止不了他肝!比如著名的出肝帝的游戏《星际战甲》1000小时萌新,5000小时会玩,10000小时大神。《文明6》的很多玩家经常都是“打完这个回合我就睡觉!“我就打了一局啊,怎么天就亮了?”.....
游戏上瘾机制其实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驯兽吧,驯兽场里无论是狗跳火圈,熊踩自行车,山羊走钢丝,海豚表演,都是想做一个动作给一个奖励,这就是“奖赏效应”。这种机制对人也是适用。而游戏正是利用了这种机制。在心理学中,当人们作出某一决策时,如果被证实是正确的,并产生好的结果。大脑便会给出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就是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与欣快和兴奋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这让人们提升情绪与快乐感。而这种快乐会让人们继续做出相应的行动,从而形成一种循环,这就是“奖赏效应”。
游戏通过利用人心理的使命感,创造与奖励反馈,探索未知好奇心,社交需求,恐惧与害怕,稀缺性,拥有感,发展与成就感,这些人最基本的动机来诱惑刺激你的孩子不停参与游戏,通过不断让他们完成日常任务活动任务副本任务(这些任务无穷无尽),然后没完成一个任务就立即给与奖励(排名勋章成就等级特权称号推荐围观点赞)和驯兽的操作方法一样。通过不断地动机诱惑,到行为满足,完成对玩家的驯化,通过这种持续的奖励满足让用户形成心理依赖最终上瘾无法自拔。
游戏与任何上瘾的东西一样,刺激,满足,持续刺激持续满足,最终上瘾。但不同的是,游戏成瘾大多是青少年儿童,青少年儿童缺乏自制力,所以对游戏这种成瘾机制也是最容易中招的。而等他们成为成年人后,因为自制力强,心智完善,这种游戏瘾也会自动消散。游戏成瘾也没有像其他有身体依赖导致难以戒断,大部分游戏成瘾只要减少刺激转移注意力这种心理依赖很快就会消失,而且除了个别好玩的游戏其他游戏反而玩的时间久了会有厌倦感。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游戏成瘾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令他们丧失意志。因此危害不小。对于普通爱玩游戏的未成年小孩或者刚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虽然经常玩游戏可能根本不能算上瘾,只是其他方面没有能超过游戏带给他的快乐,导致他不愿意放弃游戏参与其他活动而已。家长和孩子需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注意沟通方法,让孩子知道他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游戏只是休闲方式,不能占用学习时间。经常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找到一些相似的奖励性替代活动很容易就能把孩子从经常玩游戏的状态上改变过来。
而对一些严重成瘾的孩子,则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戒断这种心理依赖,比如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认知行为的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在配合上面的方法。
家长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一发现玩游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一顿,或者骂他没出息废物。要知道他在游戏里可能是王者,每天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是自信心。而在父母这里又打又骂满满的挫败感,这样反而适得其反,让他更觉得游戏才是他最想要的。